星空体育官方网站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各种因素中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
居住小区绿化应针对本地气候特征、环境所需,从实际出发。一些绿化部门或投资者在绿化设计前未能对居住小区的种植条件进行调查,实地勘察、分析,对所选用植物本身的生长规律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未作细致的考虑,就盲目地进行绿地规划设计,甚至套用外地的设计方案或是按照设计者、投资者的爱好,认为只要种上草,栽上树,绿化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前许多居住小区内的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人性化”。在绿化设计工作中往往不按建设部规定的“居住区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少于总面积的 30%”这一规定来设计,开发商以牟取高额利润为目的,想尽办法侵占、克扣绿化用地,还瞒上欺下,使实际绿地率达不到指标。这样以来,小区供居民娱乐、休憩的场所就损失殆尽,根本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
小区绿化中往往过分强调常绿乔木的效应,很多居住小区内常绿树种普遍多于落叶树种,使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比例不协调,常绿树种比较丰富而落叶树种偏少,导致绿地的季相景观变化不丰富,绿化艺术水平较低,造成全年景观单调。其次是植物配置效仿严重,形式单一。
居住小区的绿化效果和功能的体现不是在竣工后就能体现出来的,后期的养护管理使绿化功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居住小区的绿化是对自然系统的恢复,合理进行植物配置,把大自然引进人们生活,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和相互协调,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环境的生态要求。
居民是小区的主体,因此小区绿化设计一定要适合居民的需求,不断向更为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人的需求和景物的完美结合是绿化设计的最高境界,强调人性化居住小区的植物造景要特别强调根据不同植物的干、形、叶、色、花、果等观赏元素特点进行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根据地域特色结合季相变化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植物配置要层次分明,注重色彩组合与协调,在居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利用乔灌、地被的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在居住区内,由于建筑环境的土质一般较差,宜选耐瘠薄、生长健壮、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木生长茂盛,绿化收效快,并具有地方特色。
在酷暑的夏季,可使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枝叶繁茂,能吸附一些灰尘,减少噪声,使居民的生活环境安静,空气新鲜,冬季又不遮阳光,如槐、椿、杨树、法桐等。
在公共绿地的重点绿化地区或居住庭院中,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儿童游戏场附近,宜栽姿态优美、花色、叶色丰富的植物,如雪松、油松、红叶李、紫薇、丁香等。
由于居住区绿地多处于房屋建筑的包围之中,阴暗部分较多,尤其是房前、屋后的庭院,有1/2是在房屋的阴影部位,所以一定要注意选择耐阴植物。
在居住小区中进行配置时,也应该注重其层次的搭配。用乔灌、地被等混合配置出高、中、低、地被层四个层次,再进行空间的分割与联系,通过各个层次,使空间更具自然的节奏。 5.2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
季节性观花观叶植物相搭配有利于抓住植物材料季相变化中的色彩变化,更直观地反映出小区内季节的变化。
草木花卉是植物造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在组合时必须考虑到小区中植物的色泽、花型、形状和高度、植物寿命、生态长势等方面,使之互相协调。
良好的生态环境比较适宜人们的各种活动,回归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园林事业,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园林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
强调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宛若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
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以绿为主的另一层含义是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仅要平面化,而且要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2 合理利用绿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合理利用绿地条件就是最大限度的保持原有地形,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进行布景设计。
2.1 适应绿地功能的需求,获得较好的生态效益。在居住区中各类绿地均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但最主要功能是发挥生态效益,保护和改善住宅区的生态环境。在充分考虑居民享用绿地需求的同时,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有益身心健康的保健植物群落,如松柏林、银杏林、榆树林;有益消除疲劳的香花植物群落,如月季灌丛、丁香树丛等,以及有益招引鸟类的植物群落,如海棠林、松柏林等,可选择在小区边缘整块绿地上安排或与居住区中心绿地融合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以更好的维护小区的生态平衡。
2.2 根据植物的不同形态进行合理的布置,使得乔灌木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速生植物与慢长植物结合,乔灌与地被植物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2.3 树种丰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创造出优美的林冠线,打破建筑群体的单调和呆板感。注重选用不同树形的植物如塔形、柱形、球形、垂枝形等,如雪松、龙柏、广玉兰、银杏、龙爪槐、垂枝碧桃等,构成变化强烈的林冠线;不同高度的植物,构成变化适中的林冠线;通过花灌木近边缘栽植,利用矮小、茂密的贴梗海棠等密植,使之形成自然变化的曲线。配置形式要避免雷同。可采取规则式与自然式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手法。一般小区内道路两侧各植1至2行行道树,同时可规则式地配置一些耐荫、观赏期长的花灌木,地面栽植宿根花卉、草坪和一些时令花卉作为点缀,其它绿地可采取自然式的植物配置手法,组合成错落有致,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同时树种的搭配,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2.4 种植位置适当。应保持与建筑地下管线等设施的适当距离,避免有碍植物的生长和管线的使用与维修。一般乔木需距建筑物5至8米。灌木距建筑和地下管网1.5米。在高层建筑四周气流较强,不宜种植高大乔木。
3 在合理配植时还要考虑到居住小区的地理条件、土壤、气候及居住群落和建筑特点的不同,并加以分析和判断,选用不同的植物和造园手法,在高低曲折的地域中按其自然配植和生长规律,随意而不杂乱、自然而有规则地让乔木、灌木、地被及花草的巧妙搭配,适地适树,形成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融为一体,使它们相得益彰。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力求做到三点:
3.1 提倡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并选取生存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住宅区内的树种也应选择一些居民喜闻乐见的树种,如樱花、迎春、紫薇、榆叶梅、等。
3.2 植物品种适应不同绿地的要求。如在公共绿地的入口处和重点地方,种植体形优美、季节变化强的植物;在主次干道和街道应以乔木为主,选用花灌木为陪衬;在道路交叉口、道路边要配置色彩鲜艳的花坛;在庭院绿地中以草坪为基调,适当点缀些生长速度慢,树冠遮幅小,观赏价值高的低矮灌木。如棣棠、锦带、金银木等花灌木,这些花色艳丽、红果累累的灌木,更能显示出绿地的整体美。
3.3 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同时可以选择一些便于养护管理且经济实用的植物品种,以降低绿化成本。
绿化形式通常出现组团绿化、集中绿地、规模绿化的概念。组团绿化不能形成较为完整、安静的空间,绿化形式分散,功能性较差,空间形式也较为单调;集中绿地、规模绿化可利用绿地这一共享空间,组织居民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密切社区交流,整体形象较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外向性强,人员来往多而杂,不利于形成相对安静的休息空间,绿化养护管理也十分困难。近年来,二者之优点进行混合式绿化布局较为实用,内外空间均发挥自身的绿化优点,使得空间形式也比较丰富。而绿地整体布局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指楼群居中(或一侧),绿地围在周围;封闭式指楼群在外,绿地在内。前者设计景观突出,后者则体现较强的私密性和安全感。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进行合理的绿地布局。
人是住宅区的主体,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性化,同时结合小品、园路、小型绿地广场、健身场地等各种方式来促进居民和自然的亲和性,而不单单为绿化而绿化,要为居民创造一个自然的空间接纳他们的生活和情趣。比如,应在小区入口至分户入口均进行绿化,在一定间隔区设置林荫树,使人们遮荫纳凉,使人们处处都能看到绿色,随时能够享受到新鲜空气、鸟语花香;大乔木的位置要考虑到是否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的采光、通风及安全问题;绿地广场的规模大小和形式要符合该小区居民休闲的要求,休闲场合的形式要考虑全面,既要满足大部分人又要考虑老年人及儿童的需求。
以绿为主,增加绿量是进行绿化的着眼点。目前,在地面开展灌花草密切结合的复层种植结构的同时,人们把目光转向了空间立体化设计。立体绿化有阳台、平台、屋顶绿化。这种绿化形式较好的解决了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加强了建筑物与景观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关系,有效的增加了绿化空间。在如今盛行的高层住宅小区,居民在高层中也能感受到绿色的氛围,与地面建立美好的视觉联系,同时可避免由低层部分屋面反射的眩光和太阳辐射热。立体化设计不仅增添了楼宇的美化、彩化效果,同时使它富有了柔和的生命力。
小区的设计,注重功效与美学,充分考虑时间与空间、文化与经济等双重层面的内容。它以自然为主轴,强调情感与文化品味取向的生态人居环境。要营造出充满大自然气息的生活娱乐空间,要充分考虑每个年龄段住户的需求,如:孩子嬉戏、老人健身、娱乐等,同时,还要体现出绿化设计的美学功效。小区绿化设计在保证景观设计的美学效果的同时,应创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园林绿化建设,为人类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是21世纪人们的追求。居住小区绿化是居民经常直接利用及享受的一种绿地系统,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要与现代化城市建设相适应,尽量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从而提高居住小区绿地使用率。同时城市居住小区环境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居住小区绿地是居民业余户外活动及与邻里交往的主要场所,居住区绿地为居民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居住环境星空体育,为人们提供一个身体与精神活动的场地。在小区绿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以植物材料为主,与建筑小品等构成不同功能、变化丰富的空间,为居民提供各种特色的休闲户外活动空间。
居住小区尤其应以绿色设计为根本星空体育,提高绿化覆盖率,利用植物划分组织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舒适环境。乔木、灌木、草坪要有一个合理的配置比例,达到最佳的生态和美化作用,同时植物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协调,提高居住小区的环境质量,改善小区整体生态环境。
绿化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绿化等软质景观要同硬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采用不同绿化植物配置形式与手法,处理好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绿化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绿化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绿化设计则体现出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
小区公共绿地越来越成为居民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居民休息、娱乐、健身与交往的主要场所,深受居民的喜爱。因此要求居住小区绿地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这种需求,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在小区公共绿地即公共花园的组团绿地中设置一定的活动面积(面积大小要与服务半径与服务人口数量相适应),有居民散步、游览的道路,方便居民使用的硬质铺装的开敞空间,满足居民群体活动的需要,布局合理,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要有相应的游戏场和简易、安全的活动设施,适当安排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服务内容,结合少量的能够体现小区特点的人文景观。另外创造封闭的空间可以提高绿地的使用率,灵活地利用树木、花卉、亭廊等创造出相对安静的休息绿地,满足居民休息或闲聊等需要。
楼间绿地是每两栋楼间为通风,采光而留的空地,是居住区绿地中的重要部分,属于居住建筑用地的一部分。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楼间绿地面积约占30%左右,与居民的日常生活练习最密切。楼间绿地设计应以环境效益为主,从生态园林角度出发进行布局,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主要利用植物(乔、灌、草、花) 造景,不仅美观、生态,还具有造价低廉的特点,结合少量小型建筑小品(包括,坐椅、花架、铺装路面、花坛等)组织空间,小品要小巧精致,桌椅坐凳既方便又美化环境,为居民创造出优美的休息活动场地。小品建筑属硬质景观,是绿地内居民游息的必要设施,但绿地内小品建筑愈多,其环境效益愈低投资愈高。
居住小区道路绿主要以行人为主,它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其绿地设计不同于城市道路,可结合宅旁绿地和公共绿地以及道路走向进行设计,首先考虑居民出入方便要求,其次要考虑遮荫和美观。
本着住宅小区旨在以人为本,改善生态环境的初衷,坚持居住区环境以植物造景为主的观点,居住区绿地的植物配置应根据居住环境的功能要求,按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的生态习性合理配置,要考虑植物之间组合平、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和形态,并注意意境,要与住宅建筑、道路、建筑小品等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配置方式应丰富多样,为居民创造富有生活气息的绿色环境。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避免过多使用绿化效应相对较小的大草坪,或以单调树种排列的树林,充分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和空间进行垂直绿化,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居住区小气候环境。
3.1公共组团绿地 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配置要依据绿地的地形、绿地内其它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人的活动范围以及人的活动场地等布置。为了满足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需要,小区公共绿地内往往建有花架、享、廊、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花架等可用紫藤、凌霄、葡萄等攀援植物配置,亭廊等周围可采用孤植、丛植等手法,利用一些常绿植物和有季相变化的花木、彩色叶植物,以增加绿地内的季相景观和空间层次的变化。公共绿地内考虑居民游园时间规律,夏季要考虑防西晒,结合休息坐凳可配置高大的落叶乔木,用以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同时采用一些具有芳香气味和浅色系开花植物进行配置。
3.2楼间绿地 楼间绿地植物的配置要讲求园林艺术,依据各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运用各种植物的形体、色彩、季相等多方面的变化,组成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多维空间,各个楼间绿地可利用不同的植物品种,使每块绿地风姿各异,增强艺术感染力,更便于居民识别,而且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的植物景观,让居民感受到季节的变化。植物栽植位置要充分考虑居室内通风、采光和居民出入交通的便利。植物配置运用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创造出丰富的居住小区绿地景观,如以孤植或丛植形成人工自然植物群落景观。
3.3道路绿地 小区内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考虑到主要以行人为主,应注意选择开花或富有叶色变化的乔木,并与花灌木相结合高低错落自然布置,增加绿化层次,起到遮荫、美化的作用。春有新绿,夏有浓荫,秋有色叶,冬季又不遮挡阳光,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观,如樱花路,合欢路等等。
居住区绿地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在人们关注人居环境质量的当今时代,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居住区绿地的建设就愈来愈受到重视,因此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原则、理念、手法都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学习。
小区景观设计是对未来居住小区景观发展的设想与安排,是资源管理与土地规划的过程与行为。从微观上讲,居住景观设计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由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观。
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是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是城市居民使用最多的室外活动空间,也是衡量居住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具体来讲,包括以下方面。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草坪、树木花卉等可以净化清洁空气,给居住者一个健康的环境。合理实用、以人为本的住宅小区景观可以满足居住者基本的运动、娱乐、休息、观赏等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健康洁净的居住环境。
人们在小区的公共园里休息散步健身时会增强小区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强调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不必要的人为干扰和破坏。同时,要求减少对传统能源的消耗,主张使用各种节能资源和技术,并且循环利用各种废弃资源。这些都利于保护环境并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小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和形成。
作为人们的第二居住生活空间,小区优雅舒适的景观设计会给居民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享受。景观设计能够从精神享受、放松心情等多个层面满足居住者对外界环境的需求,让其住得更加舒适舒心。
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应注意整体形象与局部形象的关系,设计内容不仅是建筑本身,同时是整个生活区,应注重空间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形成地域归属感。地域性是使居住小区景观具备特色的一项重要指标。这需要对建筑特色、空间形式、文化氛围、民俗习惯等方面的研究之后再作设计,才能对设计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新的理解,才能考虑得比较全面。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除了重视内部景观平衡协调之外,还要注意与外部景观的协调,使景观的设计与本地的文化特色和周边的景致相融合。
居住小区的设计既要与城市整体相协调,又要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化使每个不同的小区独立于城市街区,使之易于识别。个性化原则又使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这是小区景观设计的弹性,即在城市整体控制的前提下,给建筑师留有充分的创作空间,对不同建筑小区有不同侧重。同时,小区景观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复杂且要求思想连贯的工作,所以设计中要考虑实施的过程有一定周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使小区景观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创新。
绿化景观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欣赏的景观,参与性是最终的设计目的。绿化设计时应该增添必要的活动场所,这样住户才能很好地融入到绿化中,如一些公共设施或者是休息休闲设施。
不同的类型搭配不同的设计形式参与到环境景观内是必要的。小区对于人们的生活是很重要的活动环境,如果在设计时不考虑周全,景观设计不到位,很可能让人们把景观环境当成是一个穿行路过的空白空间,成为一个交通空间,而不是适合人们参与进去的景观环境。
所有的设计都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文化、经济条件,并要使之易于操作、执行。同时,现代住区设计要有超前意识,应考虑到居住方式的改变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建筑材料的更新改善等因素。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之初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使居住小区具有特定的弹性空间,不至于跟不上潮流的发展或是被即兴抛弃。
绿化设计要考虑建设经济成本,同时还要考虑后期的管理成本,特别是普通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更要做好后期养护成本的核算,防止“买得起,养不起”的问题出现,造成资源浪费。
住宅小区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生活活动空间的,这是住宅小区的主要的基本的功能。住宅小区环境景观建设是对生活活动空间的延伸,是在住宅小区主要功能的基础之上发展出来的辅助功能的一个方面,兼有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因此,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首先要做到与主体建筑物相融合,即内部平衡。其次要尽量做到与住宅小区外部的环境相融合。大了说要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统一,小了说要与周边的绿化建设相统一。这样既可以利用外部的绿化条件,也可以提升内部绿化的效果。
最好的融合是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给消费者自然舒适之感。但是目前差距还很大,还有很多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没有目的,只是为了绿化量而存在,没有主题,没有明确的服务对象,没有与主体建筑形成合力。甚至有些设计风格与主体建筑物的风格相左。不但没有提升建筑物的价值、锦上添花,反而有拖后腿的势头。
因此,要解决内外部不平衡的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改变规划设计流程,实现居住区整体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和景观设计同步进行。另外,从思想上要重视景观设计,充分认识到住宅建设发展到现阶段,环境景观的建设对于提升小区品质、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让它不再是建设设计以后可有可无的设计步骤,而是要把它提高到与建筑设计同等的层次上来看待和要求。
目前,住宅小区绿化设计模仿的情况盛行,风格同质化严重。一些大型的房地产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开发项目,这些项目景观设计风格趋于一致。这样的绿化景观设计对于低层次的需要是可以的,但是从提升小区品质、凸显小区特色、实现资产增值的角度看是远远不够的。
严格来说,绿化设计是为提高和延伸主体建筑物的功能服务的,它与建筑的设计是一体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更高,其中环境的生态性和自然性是重要的方面。那么,有绿地有树木有绿化量就够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还需要有统一的风格,有设计,有文化,有辨识度,要与建筑物的设计相融合,相互提升。因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服务项目、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设计师都应该有不同的风格。
要做到这一点,还是需要重视绿化设计、重视环境景观建设。一方面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随着消费者需求质量的提高,开发商自然会提供高质量的绿化景观。另一方面,需要管理部门适度引导规范,如建设部出台的《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和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等都是有益的尝试。再有,需要开发商的推动。作为有远见的开发商,可以适时引导消费,深度挖掘绿化景观的营销潜力。对此,有些项目已经做了尝试,如绿地集团合肥国际花都玫瑰苑项目。
很多绿化设计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在实用性、参与性差,后期成本高。实用性是绿化景观长期发展的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就没有了需求的支撑,就不会有存在的价值。
绿化景观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给居民的身心带来愉悦的效用。但这种效用是有参与性的,居民要能亲近环境,在环境中获得效用。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特别时在高强度工作的环境中工作劳累一天的居民,更需要的是在住宅小区内与自然环境的亲密接触,放松身心。所以,绿化的设计要以人为本,重视居民的参与性,为生活在其中的居民提供休闲和享受的自然空间。但现实中有些住宅小区的绿化设计只能看、不能用,甚至有些小区把花草树木用围栏隔开,不准居民进入。这样的绿化景观一定不能持续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成本,包括种植成本和后期养护成本。如果产出小于投入,这种需求也是不长久的。有些项目只重视短期的营销效应,盲目追求绿化景观的档次,其目的是短期销售炒作,而不是长期提升住宅小区的品质;景观本身并没有多大的使用价值,仅仅单纯强调高档次、豪华性。这样,不但脱离了居民的实际生活,也给后期的养护带来了高额的成本,甚至有些植物在入住不久就死亡了。还有些项目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不但前期的种植成本很高,而且后期的养护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对于普通住宅小区的居民是很难长期承受的,结果往往就是更换为本地物种。这不但造成大量浪费,也使绿化设计风格不伦不类。因此,从成本角度考虑,在效用一样的前提下,应尽量以本地物种为主,适度引入外来物种。引入外来物种,也要充分考虑其适应性和管理的便捷性及成本的经济性。
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区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
目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上存在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协调不好的问题。一是重视硬质景观而忽视植物景观。例如,一些高档的住宅小区,为营造恢宏的景观效果,小区内大理石、汉白玉以及花岗岩应有尽有,却忽略了自然风水的基本特性。二是硬质景观和植物景观各自为政,没有配合,没有形成合力。比如道路的设计上,如果与植物栽种相结合,既可以增加绿化面积,减少硬质景观的冰冷和突兀,又可以增加小区的美感,提升小区的舒适性。
增加软质景观的建设也有利于控制后期成本和提升小区品质。硬质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的维修成本会越来越高,但是植物景观等只要合理配置,总体成本并不高于硬质景观。而且大量的植物景观的建设,使小区绿化率增加,环境氛围提升,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和消费体验。
很多住宅小区内植物的种类比较单一,主要以草地和乔木类为主,而且树种选择也没有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来设计,没有更好地因地制宜。这样的植物种类的选择会使得小区的绿化景观不够多样化,略显匮乏,不能常年给居民以视觉享受,季节性变化过于明显。
另外的问题是空间利用率不高。住宅小区内部还有空间闲置或是还可以在原有的景观上增加绿色景观。比如,住宅小区内的道路设计,居住小区内应减少硬质铺装,增添居住者随时接触到的绿地,如宅前绿地、庭院绿化等;在停车场使用植草砖以及在甬道上铺设嵌草石板,使绿草能从孔隙和板间生长出来,形成自然的绿地环境;通过各级绿化的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系统,使居住小区的老人和孩子能在其中安全的通行,同时配置以遮阴的树木和休息座椅。除了增加生态道路设计外,还可以利用楼顶、墙面、阳台等种植绿植,增加绿化量,美化环境。
目前,多数住宅小区大量布置公共绿地,而对于半公共和私密性的绿化空间布置较少,空间种类单一。
根据奥斯卡・纽曼的空间体系设想,在小区的园林环境设计中既要有综合的集中空间,又要有适合集体和个人的分散性活动空间,空间种类尽可能丰富。因此,在绿化景观设计中,结合特定的区位空间特点,可以考虑将住区的空间分为公共绿化空间、半公共的绿化空间和私密的绿化空间,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集中绿地、团块绿地、曲径通幽的林间小径等结合布置。
[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城市小区绿化和景观设计过程中,坚持以生态理念为设计原则。生态理念设计思想构成小区设计的重要因素,使城市小区居住环境形成一个完善融合的生态环境体系。马潇指出,居住小区是起着一定作用的系统,其整体功能是创造一个宜居环境,而居住小区景观这个大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比如说绿地,道路,建筑,设施等。只有当这些子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大系统的功能;坚持生态设计理念,改变设计过程中对物质空间环境的过度追求,实现向居住生态环境的整体构建;注重人工生态环境设计向自然生态绿化环境的过渡;设计过程中,既要追求舒适的居住环境,也要追求如诗如画的生态美学环境,提高绿色生态观,重视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的动态化效果。
保护小区绿地面积建设,满足小区绿化设计的层次感要求,实现绿化植物的合理配置原则。在树种选择上,避免单一化,采用多种类的植物绿化,设计中主义搭配的丰盈感和层次感,在位置根据审美需要审计不同种类的植物,一定范围内植物种类和数目要达到一定要求;坚持多元化植物种类配置原则,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搭配错落有致,建构良好的植物生态园林群落。郑小兰指出居住小区的绿地规划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居住小区各类绿地要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如在宅旁绿地,植物的配置不能影响低层住户的采光、通风;植物的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
城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最终目标满足人的参与性,增强居民的生活的舒适性,提高生活质量是最终目标。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影响自然发展,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要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设计过程要按照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发展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统一。郭洪波指出小区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人户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居者的室内外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
城市小区道路设计应该坚持舒适和美观的原则,曲,直,窄,宽等设计合理有度,既不能完全按照构图目标,也不能完全脱离“以人为本”,舒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张楠等指出小区入口道路两侧采用成片种植草花和花灌木的手法,用草花和花灌木起到点缀、烘托作用。在每栋建筑入口处种植特色树种,在软化建筑轮廓的同时突出各个单体建筑的个性。在重要地段适当点植大树,形成点景,保证小区绿化成型、成景快的目的。
城市小区广场设计的基本功能是为了满足小区居民娱乐和休闲的需要,具有适合老人散步,晨练,儿童游乐,居民健身等功能。城市小区设计应该坚持以功能开发为首要考虑因素,为城市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娱乐提供方便性,以及娱乐的空间,因此设计过程中,城市小区广场设计应该尽量避免建设大型的集中式广场,在土地建设面积充足的情况小,尽量将大型广场分散建设,高档社区范围考虑不建设广场,特别是别墅区域,本身会所比较多,这样避免尺度过大和浪费。城市小区设计构图,采用灵活不规则的原则,广场外面避免过度生硬化,采用虚实相互掩护的形式,与周边景观相互结合。
城市小区景观与公园景观设计不同之出,公园景观设计在增强审美能力,人们出游的目的也是寻找景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小区景观设计是在坚持实用性和居住性的前提要求下,满足居民审美要求,实现园林设计。在小区点状景观适当设计,能增加小区居民多样化生活内容,提高审美能力和情趣,点景布置能丰富小区景观内部,增强小区建设的尺度观。城市小区点景设计中,适合采用小和特色的原则,不以大规模,平常化;点景设计细致化,精致化,粗糙的点景影响整体布局,精致的设计起到画龙点睛功能,其立体化和动态化的视觉效果,直接增强了小区环境吸引力;在小区居住楼出口处和转角处设置点状景观,建设低矮的灌木花丛带,形成明显的错落有致格局。点状景观设计增强小品区位,按照居民生活特点,设计贴近城市居民生活特色。
[1]马潇.居住小区景观功能化设计研究初探[J].山西林业,2006,(1):31-34.
[2]郑小兰.浅谈住宅小区园林规划与设计[J].科技信息,2007,(11):472-473.
居住小区的绿化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十分密切,是所有绿地类型中使用率最高的绿地,因此,居住小区的绿地规划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对居住小区各类绿地要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布局。要求设计者与决策者以及建设者们要在充分了解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植物配置主要是指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他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2]。即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其它造园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建各式的园林景色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3]。
种植设计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园林总体规划图的功能,景区布局的要求,运用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品种的植物,按照科学性及艺术性的原则,布置成各种形式的种植类型(植物群落)以满足园林绿地中各地段审美、游憩、改善环境等要求[4]。这个概念是在植物造景概念基础上的改进,目的是使其更合理实用。建设部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将植物种植设计定义为是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5]。上述不同的概念和提法只是对植物景观设计在不同侧面和角度上的理解,在此对以上概念和提法并不做过多的区别。但我们可以从诸多的概念和提法中看出植物景观设计不仅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程序和步骤。
群力新区位于哈尔滨西部,松花江上游,处于城市上风向,北濒美丽的松花江,临江滨水,与市行政中心隔江相望;南至哈双北路,靠近机场高速公路;西至城市四环快速道,临近哈尔滨市著名的长岭湖风景旅游度假区;东至城市二环快速道,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邻,周边繁荣,地处核心。群力新苑小区将以其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功能定位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成为哈尔滨市最具开发潜力的待开发区域。
群力新苑由群力新区工农大街以北、第七大道以南、景江西路以西围合,总用地面积40927.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105.57平方米。该项目是以改造棚户区为定位的,将建造成集居住、商务、游憩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小区。
针对小区区域位置及功能定位,针对“以人为本”的原则,本案绿地系统设计着力体现其系统性和生态性。“中”字形景观休闲轴,成为居民休闲漫步的好去处。从小区的主要人行出入口进入每个小区,均可直达中心绿化景观带,也是小区的主要步行轴。可以说是“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行”,人流车流分流、互不交叉。通过此景观步行带可以到达各个组团。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化带相互渗透,又形成一个完整的、多级的、层次分明的景观系统。结合小区的绿化景观,我们还设了各种游戏、健身场地,供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使用。沿主干道亦形成林荫绿带,结合人行绿地,营造出幽静深远的居住氛围。每个组团中心均形成组团中心绿地,不仅为优美环境、健身场地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而且成为了组团内每户居民景观视野的中心所在。宅间绿地丰富自然,提供了良好的小环境。各住宅组群户外空间的个性塑造,将小区户外环境编织为一首丰富的乐章,由此而形成了从中心绿地到组团绿地,再到宅间绿地的三级绿地系统。
现如今,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城市绿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住宅区的绿化,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于很多新建的住宅区来说,主要创造形态自然、功能合理,并且能够使居住地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态原则的小区。
园林不仅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自然、人文景观,而且具有功能性和艺术性,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景观的创意和内涵等方面,要运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来进行表达,使人们的心灵感受和视觉效果得到满足。
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自然和高度人工化,其中,园林系统是唯一一个能够进行自我净化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使城市的生态平衡能够得到维护,也使城市更加美观。
对于现代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来说,能够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很少。例如,很多住宅区没有考虑到残疾人的行动问题,使残疾人出行不便;有些住宅区忽略了老人和儿童的活动场地,很多老年人在活动时被迫与情侣同在一处,陷入尴尬的境地;有些住宅区没有考虑到在户外进行“避雨遮荫”的设计,导致下雨或者大热天时,很多居民无法进行活动。园林绿化景观要充分满足“以人为本”,就必须要求设计者能够对住宅区所住居民的年龄、职业、工作、生活习惯以及生理要求等做到充分地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使景观设计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在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够表现出尊重和体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使每位居民能够舒适、安心。
园林绿化景观的设计师应该追求的理念的确是“档次”,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认为“档次”就是追求宏大的气派或者是利用豪华的材料装饰,浪费了大量财力。比如,住宅区的入口,一般只需要具有一定的敞开性,能够使建筑风格和住宅区的整体环境相互映衬即可,门口标志性的建筑,也只需要轻巧美观、新颖简单即可,但很多住宅区入口的建筑标新立异、豪华气派。
开发商往往对建筑建材较为重视,为了使人工硬化和铺装的硬质景观得以突出,不惜破坏植被。很多住宅区建起高大的“城门”,就连“广场”的硬地面积也很大,以此来显示该小区的豪华和气派,使住宅区没有其该有的形态,城市也没有其应有的兼容性。很多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或者项目的决策人员并不注重植物造景,在绿化空间内,硬是用无生命的亭台廊榭和假山叠石来替代植物造景,城市中的软质和硬质景观本来就已经严重失调,再增加此类设计后,更加失调。另外,很多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忽视了从环保角度和改善生态的角度来进行设计,没有合理地配置植物和造景,忽略了城市绿色空间需要多样化功能,只是一味地沉迷于图纸上展现的硬质景观,以此来迷惑市民,以满足房地产商的要求。
在进行现代化的商业住宅区园林绿色景观设计中,很多景观设计师具有崇洋、急功近利的心理,使得其设计出的作品缺乏创新。在同一个城市中,很多楼盘都具有相似性,甚至不同的城市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楼盘设计星空体育。每一个景观设计应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风格,应将该住宅区的主题和品位与设计理念相结合,使设计出的作品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比如,深圳万科的四季花域,将不同的花卉种植在不同的组团中,将每个组团都用其中的花卉进行命名,很有创意。因此,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师必须要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个性以及当地比较有特色的文化融合到设计中,才能使作品更加具有生命力。
住宅区的绿地种类较多,比如专用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等,而且绿地的规模大小不一,功能也不相同。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并按照使用和功能的要求,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科学的协调设计,使园林绿化景观系统更加完整。
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尤其是一些成年树木或者古木名树,这样就可以减少投入,并使景观显得自然真切;在对园林植物的选择上,主要选择一些乡土植物,并适当搭配一些外地植物,使植物品种结构更加丰富。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舒适和安全。
设计师要充分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方法,合理进行种植结构的建设,增加住宅区的绿化;增加藤本植物的元素,使建筑物的硬质达到弱化的效果,使绿化和美化效果更加明显;条件较好的住宅区,可以在屋顶建造花园,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
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的规划和设计,不仅要使人们的视觉效果得到满足,也应该使人们其他感官效果得到满足,比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招鸟引虫,制造昆虫的呢喃声、清脆的鸟鸣声和树木的沙沙声。要结合住宅区的中轴线和园路来进行植物景观的规划,使各个植物景群能够交叉地分布在住宅区内,步移景异,不仅不会因为同种景观给人们带来疲倦感,反而会为人们增添新颖感。
综上所述,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美化住宅区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园林绿化的特性,分析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1]陈佳楠,张芳,庞晓燕.我们最贴近的园林―人居园林[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2).
[2]欧阳勇锋,张延龙,蒋颖.杨凌住宅区景观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林业科技开发,2005(3).
[3]解恒才,唐守宏,王瑾,等.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07(5).
1.1.1制造氧气。园林植物有城市绿肺的美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是地球大气平衡的重要机制。一般而言阔叶树种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强于针叶树种,有关资料显示,树木在光合作用中每吸收二氧化碳44g,可释放氧气32g;而每平方米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吸收1000kg;每平方千米草地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900kg,放出645kg氧气;每平方千米阔叶林地一天内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释放730kg氧气。这对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可起到供氧的重要作用。
1.1.2调节温度,增加湿度。试验表明:树木的枝叶能将太阳辐射到树冠的热量吸收35%左右,反射到空中20%-25%。因此,树荫下的温度可比空旷地降低5℃-8℃,而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5%-20%,夏天草地比裸地可降低气温3℃-4℃,提高空气湿度20%以上,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60%-80%,对改善小环境内的空气温湿度有很大作用。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富有生活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区绿化是充分依靠花草树木、丰富多彩的植物布置及少量的建筑小品、水体等的点缀来美化环境,并利用植物材料分割空间,建立乔、灌、地被多层次的复合结构的植物群落,增加开放性空间的绿化,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让居民能真正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好。
1.3.1吸收有毒气体。城市中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有毒气体,这些有害气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极大危害。一些园林植物的叶片有特殊功效,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从而起到改善空气质量的作用。有的植物还能分泌杀菌素,具有杀菌功能。
1.3.2降尘作用。空气中悬浮的尘埃不单是土壤微粒,还含有细菌和其他金属性粉尘、矿物粉尘等,这些粉尘都会影响人体健康。植物有很好的阻滞尘埃作用,释放有益健康的空气负离子,树冠大而浓密以及能分泌油脂的树种滞尘力较强。据研究,有植被覆盖的地面产尘量比裸地低一半以上。
1.3.3阻隔噪音。城市环境嘈杂,充满各种噪音,当噪音超过70dB时,就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植物浓密的枝叶可谓天然隔音墙,在小区及周围种植植物可有效的降低噪音,改善小区环境。
2.1我国北方冬季气温寒冷,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气温在0℃以下,一些树种与花草在北方不能生存,因此适合北方过冬的植物与其它地区相比相对较少,再加上冬季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新植树木的死亡率较高。
2.2住宅小区在植物种植方面缺少经验,在树种、花草的配置,树种的特性等没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出现了树种不适合或搭配不得当等问题。
2.3有些住宅小区绿地覆盖率不符合国家的标准,大多数居住小区绿地覆盖率偏低,有些开发商采取不正当的经营手段,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当人们购房入住之后,在草坪上,又建起了新的建筑,出现了容积率过大,日照间距不满足要求等问题。
2.4对于小区中的景观缺少设计细部,绿化与景观设计协调性差,没有很好地做到依“地”就势,层次分明,没有达到景观与观景的双重效果。
3.1住宅区所在环境总是有它的特点,首先,在环境优美的地段,要尽可能多地布置房屋面向绿地美景,错落布局,尽可能避免房屋之间的遮挡,要采用绿地沟通的手法,用绿地、道路和风景很自然地导向景区。小区内的植物可做主景,并可创造出各种主题的植物景观。植物也可作背景,应根据前景的尺度形式、质感和色彩等决定背景植物的高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对比和衬托作用。例如:威尼斯花园位于长春市风景秀丽的南湖岸边,其地形坡度较大,规划设计依地就势,利用地形和水体,考虑住宅的视野景观效果,采用低层、多层、高层适当分区,绿地系统则以中心绿地和社区活动中心为中心,各个组团中心绿地,面向湖上美景,充分利用了地形环境优势。
3.2选址位于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时,要充分利用自然,让人们享用自然赋予的“美景”,达到最佳效果。沿水系布置绿地,形成带状和块状相连贯的花园绿地。在绿化设计中,规则式种植作为一种设计形式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是要避免过多地整形式修剪。在许多人工化规整的居住区空间中,规则式种植是十分适宜的。
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将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购买住房时希望生活在绿色生态型住宅小区中,成了每个城市人的绿色家园梦,作为园林设计十如何通过自己的设计实现购房者的梦想已成为考量住宅小区开发企业中园林设计者工作的重要目标。
住宅小区的园林需要将园林艺术与小区庭园的使用功能、绿化效果、经济与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相结合,以安全性为基础,以生态型为基础,已经济性为保障,体现造园的艺术性和小区功能性。
过去空地铺草,空间栽树的简单绿化过程已经不符合现代设计要求,在构思过程中设计师头脑中应该具有站在生态系统的宏观高度考虑设计。造园时选用的植物物种之间,植物与建筑之间,植物与城市动物(城市野生动物和宠物)乃至与住户之间,未来都会有能量与物质流动,充分发挥绿色植物在调节温度、湿度,净化空气、滞尘、降噪、抗污染等改造环境方面的作用,要确保各种景观用植物与所处地域共生、共享,互利共生,和谐相处。
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墙根、屋顶、墙面等竖向和平面空间,利用棚架植物、攀援植物、悬垂植物等配置一些生命力强的攀援植物,有效增加绿色植物覆盖面积,实现立体绿化。不要忽略对狭小的场地的利用,这些地方可能会有确土、采光不理想、风强或少肥等不利条件,但可以通过人工改造弥补其中的缺陷,选择一些耐旱、喜阴、抗逆性强的植物,兼顾植物本身的形态、色彩和质感进行栽种。例如,利用墙壁的攀援植物可以弱化建筑物生硬的几何线条,增加这部分空间的美感,色彩效果,从总体上提升住宅小区的生活情趣。
生活小区的园林设计要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各种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与和谐。
植物配置上强调“夏成荫冬显阳”,能充分体现出季节变化,即季相差异,春红夏绿秋黄(实)。南方的小区应注意改变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北方小区要注意常绿针叶树种与阔叶落叶林的搭配。植物群落应具防风、防暑降温的作用,有色叶植物或香源植物配合种植,使季节更替时呈现不同季相,散发不同的气息,满足人们视觉美感同时嗅觉也被植物的气息所包围,发挥植物的保健功能。不同的植物散发的气息有些能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这样又同时满足了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
生活区外延的道路强调出行的快速,机动车通行道路的铺设是必不可少的,道路宽度设置以多两车道并行,会车方便为宜,主道的树种应以不阻碍行车视线的乔木为主,在路口不宜使用丛生灌木,有碍视线。生活区内部道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联系楼宇与主干道之间的交通用路,这段道路既可以行车又可以步行,通过设计师的设计可以诱导人们选择步行或自行车的低碳出行方式,如在此段配置郁闭度高的冠形树种,在道路两帮栽种赏心悦目的花卉,增加人们步行或骑行时的舒适感,减少用车。第二大类道路是满足小区住户散步需要的道路,可以将道路曲折化设计,与植物配置相互渗透,使用汀步等增加运动休闲时的情趣。设计要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要求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此作为设计原则,一定要分析居住区居民的年龄结构,合理设置健身场所和运动器具,尤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和小孩子的活动需要。
由于与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居住区的绿化要更多的考虑功能性与实用性。利用绿色植被分割与渗透小区不同功能区是园林设计者需要熟练掌握的重要方法。
空间分割可创造人所需的空间尺度,丰富视觉景观,形成远、中、近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园中园、景中景的效果。绿化空间的分割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话动时的感受和需求。用墙体、绿篱和攀缘植物分割,当分割体的高度在30 cm-60 cm时,空间还是连续的,人坐着也能向外观赏,没有封闭感,但空间是隔开了。当分割体高度在0.9 m-1.7 m以上时,视线受阻,出现封闭感。花架、山石、灌丛或者水面都可以被用来进行空间分割。在使用时要注意比例和尺度,过于粗壮则有堵塞感,过于纤细起不到分割作用。硬质铺地砖同草皮形成质感的强烈对比,草地底界面高差的变化增加了空间纵深感;下沉式或上升式广场给人一种独特的领域感,小区绿地与沿街边界可用灌木、绿篱分割内外空间。
单纯强调分割性而没有渗透和联系的空间会使人感到局促和压抑,这是每个园林设计师最不愿意看到的失败,通过向相邻空间的扩展、延伸,景观之间的相互流动渗透,产生层次变化,愉悦住户的身心。在一些成功设计案例中,设计者在居住区绿地中巧用花架,不但使花架两侧的景物互为呼应,彼此衬托,花架在这里作为中景,使空间具有远、中、近3个层次,产生空间延伸的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们对绿色植物的渴望更加迫切。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建国以来,住宅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基本上家家有新房、户户有住房,但这都停留在解决多少人的居住问题上,还没有从简单的需要走出来,大都只是满足于斗室之中,而忽略了环境效益的综合设计。所以,在规划设计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有恰当的功能和合理的经济性,但也同时必须使人们感到愉快即环境美丽和舒适。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 现代 科学 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为了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的分层,往往是单纯的草本、灌木或乔木相互孤立的种植,而生态稳定性最强的乔灌草结构则较少见。尤其是在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兴起的草坪热,更是将这种单一性倾向推向了顶峰。另外,从生态学的角度而言,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水土的城市,都有最适合于本地生长的植物群落。将这些植物群落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运用到城市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就可以 自然 地体现出城市绿色景观的地域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
目前,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人们已不满足于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居住在这类环境里的人们经常埋怨:“活动的地方都没有”。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
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美丽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洁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 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因此,在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以绿为主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坚持高质量美丽的 自然 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关注生活区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 发展 趋势。如今,人们对住宅小区绿化的要求不再只是一两块草地,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求高标准、高质量。一般情况下,绿化面积不少于建筑面积的30%。好一点的要达到50%以上,并要与四周环境高度协调和统一。
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与其它设计一样, 要不断创新,切忌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相同的设计来。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不同于公园的设计,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的诸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重伟大,但求安静精巧,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木为培衬,觉有天然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沉醉之感觉。虽然那时建造的园林是为少数人服务的,但不论立于任何观点上来看,其宗旨是以人的生活需要出发,符合人的审美情感。有园林之所以能在当今还受 现代 人的取悦观赏而久居不衰,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的启迪的。
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廊,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宜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应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廊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心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四周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廊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把居民的居住环境从室内引伸到室外,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的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